企业文化
二十八载机司情 ——一个预算人员的心路历程
- 分类:文学创作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3-07-18 00:00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二十八载机司情——一个预算人员的心路历程 摘要:一、工地第一印象;二、有这样一位老师;三、短暂的工长生涯;四、预算员之路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我从华西“黄浦军校”——四川省建筑工程技术学校毕业后,分配到了我当时并不熟悉的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,懵懂之中踏上了工作岗位。1985年7月,顶着骄阳,我来到我的第一个工地——龙潭水泥厂,当时的工棚极为简陋,屋顶是油毡,门窗是黄席,我被分配与两女工同住。在成都有家的女同胞们一到周末就往家跑,而我家远在重庆乡下,既不可能回老家过周末,也不敢一个人在工地上住,只好往条件稍好的同学那里跑。这是我对工地的工地第一个印像——艰苦。在那里住了十天,公司就接到了新的工程——总参五十七所营职楼、综合楼,于是我搬去总参五十七所工地,刚从学校出来,懵懵懂懂,不知道学什么、干什么、从哪儿学起、从哪儿做起,也没有专门的师傅带,只有领导安排做什么,再去问怎么做,算是边学边干吧。不过,说是没有师傅,其实人人都是师傅——包括工人。晚上浇筑混凝土,也跟着工人们一起加班通宵守“后台”(搅拌机上料台),管台称,按实验室开的配合比要求称量砂石水泥,与工长、老师傅们上架、走圈梁、检查钢筋模板等质量,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腿脚发软……后来,我又到工地办公室做资料:配钢筋、画隐蔽、质检评定、钢筋混凝土强度评定、签证、向甲方向公司填报完成量报表等等全部内业技术工作,工作内容多了点儿,但那时候人年轻,不觉着多累反而觉着很充实。现在想来,那样的环境是很能锻炼人的,很多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那时候学到的。当时,学校的理论知识在工地能用上的不多,实际工作中活学活用的比较多。记得有一个名叫李杰忠的钢筋班长,负责钢筋下料,在工人里面是吃技术饭的,别人都说他脾气怪,但我从一开始就主动叫他师傅,遇事虚心向他请教,并提出跟他学钢筋下料,他欣然答应并毫无保留地教我,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技能。尽管过去了28年,至今我还记得有这样一位师傅,感谢他在我初进公司之时,那样无私的帮助过我。在总参工地大约干了一年半以后,公司自建宿舍工程技术力量薄弱,领导又安排我去那里当工长。接触到操平、放线、施工基础等等,特别是放线,一天起蹲无数次,几天下来,腿脚都肿了,连弯腿都觉得困难。加之现场管理和内业资料都要我做,有些手忙脚乱的了。还好,工程基础做完后,有了新的工长来接替我,我又回复到内业技术员的岗位,自己才悄悄的松了一口气。这就是我短暂的工长生涯。在工地上,工程一个接着一个,从住宅到厂房;从单层到多层再到高层;市区、郊区;城东、城西、城南、城北;一个地方辗转另一个地方,我一步步从内业技术干起,在公司杨总经济师的带领下,从一个工程的投标预算开始逐步接触预算员工作。有一年春节期间投标,工程超过10万平方,在当时是个相当大的工程,那时候没有算量软件,全靠手算,计算一个工程的一部分工程量,草稿纸都写了厚厚几摞。到最后,由于时间紧迫,连续加班三个通宵,我简直接近虚脱,走平路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的,那一个春节真是让我刻骨铭心。那次投标后,我至少调整了半年,身体才慢慢恢复到正常。尽管如此,预算工作的辛苦没有把我打跨,我在预算员的道路上,边干边学,考预算员证、造价师证,算预算,办结算,坚持不懈辛苦工作,为了公司的利益与甲方、审计人员据理力争,先后办理预结算的工程有:石油总机厂热处理车间、成都玻璃厂总平与平板玻璃仓库、三鹿汽车厂总装车间、深圳大厦(仲裁)、托普综合楼、四川省委组织部嘉园大厦、川医公共卫生学院、四川农大食堂和体育馆、重庆宗申摩托车总装厂房(诉讼)、罗江检察院技术大楼(完工后10多年未办)、锦茂大厦(完工后10年未办)、恩威项目(诉讼中)、华西花园二期工程、爱德华庭一期等等。到公司机关工作以来,组织或参与公司招投标文件评审、合同评审、投标文件编制、公司程序文件改编、基础管理文件修订等日常工作的同时,仍然没有放下自己的专业,在工程投标、公司自行开发项目的预结算编制和结算审核工作中,仍然坚持参与其中,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,增加知识面,学习新法规、新软件,为公司把控经营风险奠定了基础。回想起来,到公司工作已经28年了,经历了公司转行土建以来早期的辉煌,也经历了公司濒临倒闭的困境,更见证了公司的重新崛起。我从懵懵懂懂不知从何做起到现在的重要岗位工作,是公司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,给了我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机会,我的工作也时常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,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,这样的被认同感是一种幸福!我非常愿意做这样一个幸福的机司人,愿机司早日实现百年老店、百亿企业的美好愿景,机司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!!! 公司机关 曾令芬 2013.04.11.
二十八载机司情 ——一个预算人员的心路历程
【概要描述】二十八载机司情——一个预算人员的心路历程 摘要:一、工地第一印象;二、有这样一位老师;三、短暂的工长生涯;四、预算员之路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我从华西“黄浦军校”——四川省建筑工程技术学校毕业后,分配到了我当时并不熟悉的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,懵懂之中踏上了工作岗位。1985年7月,顶着骄阳,我来到我的第一个工地——龙潭水泥厂,当时的工棚极为简陋,屋顶是油毡,门窗是黄席,我被分配与两女工同住。在成都有家的女同胞们一到周末就往家跑,而我家远在重庆乡下,既不可能回老家过周末,也不敢一个人在工地上住,只好往条件稍好的同学那里跑。这是我对工地的工地第一个印像——艰苦。在那里住了十天,公司就接到了新的工程——总参五十七所营职楼、综合楼,于是我搬去总参五十七所工地,刚从学校出来,懵懵懂懂,不知道学什么、干什么、从哪儿学起、从哪儿做起,也没有专门的师傅带,只有领导安排做什么,再去问怎么做,算是边学边干吧。不过,说是没有师傅,其实人人都是师傅——包括工人。晚上浇筑混凝土,也跟着工人们一起加班通宵守“后台”(搅拌机上料台),管台称,按实验室开的配合比要求称量砂石水泥,与工长、老师傅们上架、走圈梁、检查钢筋模板等质量,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腿脚发软……后来,我又到工地办公室做资料:配钢筋、画隐蔽、质检评定、钢筋混凝土强度评定、签证、向甲方向公司填报完成量报表等等全部内业技术工作,工作内容多了点儿,但那时候人年轻,不觉着多累反而觉着很充实。现在想来,那样的环境是很能锻炼人的,很多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那时候学到的。当时,学校的理论知识在工地能用上的不多,实际工作中活学活用的比较多。记得有一个名叫李杰忠的钢筋班长,负责钢筋下料,在工人里面是吃技术饭的,别人都说他脾气怪,但我从一开始就主动叫他师傅,遇事虚心向他请教,并提出跟他学钢筋下料,他欣然答应并毫无保留地教我,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技能。尽管过去了28年,至今我还记得有这样一位师傅,感谢他在我初进公司之时,那样无私的帮助过我。在总参工地大约干了一年半以后,公司自建宿舍工程技术力量薄弱,领导又安排我去那里当工长。接触到操平、放线、施工基础等等,特别是放线,一天起蹲无数次,几天下来,腿脚都肿了,连弯腿都觉得困难。加之现场管理和内业资料都要我做,有些手忙脚乱的了。还好,工程基础做完后,有了新的工长来接替我,我又回复到内业技术员的岗位,自己才悄悄的松了一口气。这就是我短暂的工长生涯。在工地上,工程一个接着一个,从住宅到厂房;从单层到多层再到高层;市区、郊区;城东、城西、城南、城北;一个地方辗转另一个地方,我一步步从内业技术干起,在公司杨总经济师的带领下,从一个工程的投标预算开始逐步接触预算员工作。有一年春节期间投标,工程超过10万平方,在当时是个相当大的工程,那时候没有算量软件,全靠手算,计算一个工程的一部分工程量,草稿纸都写了厚厚几摞。到最后,由于时间紧迫,连续加班三个通宵,我简直接近虚脱,走平路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的,那一个春节真是让我刻骨铭心。那次投标后,我至少调整了半年,身体才慢慢恢复到正常。尽管如此,预算工作的辛苦没有把我打跨,我在预算员的道路上,边干边学,考预算员证、造价师证,算预算,办结算,坚持不懈辛苦工作,为了公司的利益与甲方、审计人员据理力争,先后办理预结算的工程有:石油总机厂热处理车间、成都玻璃厂总平与平板玻璃仓库、三鹿汽车厂总装车间、深圳大厦(仲裁)、托普综合楼、四川省委组织部嘉园大厦、川医公共卫生学院、四川农大食堂和体育馆、重庆宗申摩托车总装厂房(诉讼)、罗江检察院技术大楼(完工后10多年未办)、锦茂大厦(完工后10年未办)、恩威项目(诉讼中)、华西花园二期工程、爱德华庭一期等等。到公司机关工作以来,组织或参与公司招投标文件评审、合同评审、投标文件编制、公司程序文件改编、基础管理文件修订等日常工作的同时,仍然没有放下自己的专业,在工程投标、公司自行开发项目的预结算编制和结算审核工作中,仍然坚持参与其中,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,增加知识面,学习新法规、新软件,为公司把控经营风险奠定了基础。回想起来,到公司工作已经28年了,经历了公司转行土建以来早期的辉煌,也经历了公司濒临倒闭的困境,更见证了公司的重新崛起。我从懵懵懂懂不知从何做起到现在的重要岗位工作,是公司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,给了我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机会,我的工作也时常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,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,这样的被认同感是一种幸福!我非常愿意做这样一个幸福的机司人,愿机司早日实现百年老店、百亿企业的美好愿景,机司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!!! 公司机关 曾令芬 2013.04.11.
- 分类:文学创作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13-07-18 00:00
- 访问量:
二十八载机司情
——一个预算人员的心路历程
摘要:一、工地第一印象;二、有这样一位老师;三、短暂的工长生涯;四、预算员之路。
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我从华西“黄浦军校”——四川省建筑工程技术学校毕业后,分配到了我当时并不熟悉的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,懵懂之中踏上了工作岗位。
1985年7月,顶着骄阳,我来到我的第一个工地——龙潭水泥厂,当时的工棚极为简陋,屋顶是油毡,门窗是黄席,我被分配与两女工同住。在成都有家的女同胞们一到周末就往家跑,而我家远在重庆乡下,既不可能回老家过周末,也不敢一个人在工地上住,只好往条件稍好的同学那里跑。这是我对工地的工地第一个印像——艰苦。
在那里住了十天,公司就接到了新的工程——总参五十七所营职楼、综合楼,于是我搬去总参五十七所工地,刚从学校出来,懵懵懂懂,不知道学什么、干什么、从哪儿学起、从哪儿做起,也没有专门的师傅带,只有领导安排做什么,再去问怎么做,算是边学边干吧。不过,说是没有师傅,其实人人都是师傅——包括工人。晚上浇筑混凝土,也跟着工人们一起加班通宵守“后台”(搅拌机上料台),管台称,按实验室开的配合比要求称量砂石水泥,与工长、老师傅们上架、走圈梁、检查钢筋模板等质量,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腿脚发软……后来,我又到工地办公室做资料:配钢筋、画隐蔽、质检评定、钢筋混凝土强度评定、签证、向甲方向公司填报完成量报表等等全部内业技术工作,工作内容多了点儿,但那时候人年轻,不觉着多累反而觉着很充实。现在想来,那样的环境是很能锻炼人的,很多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那时候学到的。
当时,学校的理论知识在工地能用上的不多,实际工作中活学活用的比较多。记得有一个名叫李杰忠的钢筋班长,负责钢筋下料,在工人里面是吃技术饭的,别人都说他脾气怪,但我从一开始就主动叫他师傅,遇事虚心向他请教,并提出跟他学钢筋下料,他欣然答应并毫无保留地教我,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技能。尽管过去了28年,至今我还记得有这样一位师傅,感谢他在我初进公司之时,那样无私的帮助过我。
在总参工地大约干了一年半以后,公司自建宿舍工程技术力量薄弱,领导又安排我去那里当工长。接触到操平、放线、施工基础等等,特别是放线,一天起蹲无数次,几天下来,腿脚都肿了,连弯腿都觉得困难。加之现场管理和内业资料都要我做,有些手忙脚乱的了。还好,工程基础做完后,有了新的工长来接替我,我又回复到内业技术员的岗位,自己才悄悄的松了一口气。这就是我短暂的工长生涯。
在工地上,工程一个接着一个,从住宅到厂房;从单层到多层再到高层;市区、郊区;城东、城西、城南、城北;一个地方辗转另一个地方,我一步步从内业技术干起,在公司杨总经济师的带领下,从一个工程的投标预算开始逐步接触预算员工作。有一年春节期间投标,工程超过10万平方,在当时是个相当大的工程,那时候没有算量软件,全靠手算,计算一个工程的一部分工程量,草稿纸都写了厚厚几摞。到最后,由于时间紧迫,连续加班三个通宵,我简直接近虚脱,走平路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的,那一个春节真是让我刻骨铭心。那次投标后,我至少调整了半年,身体才慢慢恢复到正常。
尽管如此,预算工作的辛苦没有把我打跨,我在预算员的道路上,边干边学,考预算员证、造价师证,算预算,办结算,坚持不懈辛苦工作,为了公司的利益与甲方、审计人员据理力争,先后办理预结算的工程有:石油总机厂热处理车间、成都玻璃厂总平与平板玻璃仓库、三鹿汽车厂总装车间、深圳大厦(仲裁)、托普综合楼、四川省委组织部嘉园大厦、川医公共卫生学院、四川农大食堂和体育馆、重庆宗申摩托车总装厂房(诉讼)、罗江检察院技术大楼(完工后10多年未办)、锦茂大厦(完工后10年未办)、恩威项目(诉讼中)、华西花园二期工程、爱德华庭一期等等。
到公司机关工作以来,组织或参与公司招投标文件评审、合同评审、投标文件编制、公司程序文件改编、基础管理文件修订等日常工作的同时,仍然没有放下自己的专业,在工程投标、公司自行开发项目的预结算编制和结算审核工作中,仍然坚持参与其中,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,增加知识面,学习新法规、新软件,为公司把控经营风险奠定了基础。
回想起来,到公司工作已经28年了,经历了公司转行土建以来早期的辉煌,也经历了公司濒临倒闭的困境,更见证了公司的重新崛起。我从懵懵懂懂不知从何做起到现在的重要岗位工作,是公司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,给了我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机会,我的工作也时常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,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,这样的被认同感是一种幸福!我非常愿意做这样一个幸福的机司人,愿机司早日实现百年老店、百亿企业的美好愿景,机司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!!!
公司机关 曾令芬
2013.04.11.
通用底部
地址:成都市二仙桥西一巷7号 热线:028-83281357 Email: hxjs0666@163.com
Copyright © 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蜀ICP备19032368号-1 网站建设: 中企动力 成都
友情链接:华西集团